坦桑石的歷史與知識
坦桑石又稱「丹泉石」,是黝簾石(Zoisite)中的藍色品種。坦桑石礦石形成的時間約為5.8億年前,但它在珠寶界卻是最年輕的成員之一。1967年,人們在非洲坦桑尼亞北部地區的美蕾蘭妮山發現這種美麗的寶石,而該國家也是目前唯一坦桑石的商業開採產地,比鑽石更加罕見。
在坦桑石問世後,知名國際珠寶品牌Tiffany & Co.將這種寶石按照其來源國家,命名為坦桑石。1968年Tiffany & Co.首次將這種珍罕寶石引入珠寶圈,並在珠寶業界造成一片轟動與熱潮,寶石專家和珠寶商人甚至讚譽它為「20世紀的寶石」。
坦桑石擁有美麗的色澤,不僅顏色深,色度也高,人們常常將坦桑石形容為「天鵝絨般」的寶石。從純淨濃郁的深藍色、午夜天空色調的海藍色,或浪漫紫羅蘭色,都讓人一見傾心。
坦桑石具有多向色性(Pleochroic),因此在不同的晶體方向進行觀察時,會發現這種寶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變幻莫測的藍、紫光澤,令人一眼難忘。最優質的坦桑石會呈現出濃郁的深藍色、藍紫色(類似於藍寶石的顏色),或是以紫羅蘭色為主的獨特色調。
顏色鮮豔的坦桑石十分受歡迎,受到頂級珠寶設計師和其他寶石專業人士的青睞,在市場上的價值不容小覷。不過相比同樣擁有迷人色調的藍寶石,坦桑石的價格更為親民,對於鍾愛藍寶石的深邃色澤卻有預算考量的消費者,坦桑石很適合作為藍色寶石的入門款。
特徵
- 類別:多島狀矽酸鹽
- 礦物:黝簾石(Zoisite)
- 化學成分:鈣鋁矽酸鹽
- 化學式:Ca2Al3(SiO4)3(OH)
- 結晶構造:斜方晶系
- 折射率:1.691~1.700
- 雙折射率:0.008~0.013
- 色散值:0.02
- 比重:3.35(+0.10, -0.25)
- 莫氏硬度:6~7
- 顏色:藍色、紫色、藍紫色


顏色
產地


切工
當寶石切割師在決定如何切磨坦桑石時,如果要讓寶石的正面呈現正藍色,在切磨時反而會耗損較多的原石重量;而如果以凸顯紫羅蘭色到紫色的切磨方式,通常可以減少原石的浪費。也正因如此,若是以保留寶石的最大重量為前提,正面為紫羅蘭色到紫色的坦桑石會比深藍色坦桑石數量更多。
與其他許多寶石(如鑽石或祖母綠)不同,坦桑石一般來說沒有所謂的典型切工或理想式切工。坦桑石在切工的樣式上具有各種形狀,如:圓形、橢圓形、枕墊形、公主方形、祖母綠形或梨形等。
淨度
優化處理
許多珠寶界專業人士認為,市場上的大多數坦桑石都是經過某種方式的熱處理,才得以呈現出現有的顏色,並且坦桑石的熱處理十分常見,是市場上普遍接受的,並不會影響其價格。當然還是有完全天然無經處理的美麗坦桑石,其致色原因有可能是天然的地熱所造成。




歷史
神秘而幽邃的藍紫色坦桑石在彩色寶石中顯得相當神秘。據說,坦桑石最早在坦桑尼亞被發現時,是由於當時一片草原被閃電擊中,因而釀成一場草原大火。最終當火燃盡後,原本和其他石頭混雜在一起的土黃色礦石突然變成了美麗的藍色晶體,而這些晶體也就是後來的坦桑石。這則消息傳出後,紛紛引來了四處尋找新品種的國際珠寶商。
#坦桑石的象徵
- 坦桑石被譽為是靈氣、治癒、樂觀、智慧、真理、積極、愛和永恆的象徵。
- 古代的凱爾特族認為坦桑石擁有強大的通靈能力,能夠讓人的意識和靈魂超脫世俗,走向永恆。
- 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一生酷愛珠寶,她所收藏的珠寶也是迄今世界公認最美且最無價的私人藏品之一。海洋般深邃的湛藍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人們將坦桑石稱作是「伊莉莎白泰勒的眼睛」,意指著這種寶石如同跨越世紀美人的雙眼一般,擁有令人看一眼便心醉的藍紫色調。
- 坦桑石不僅是十二月份生日石,同時也是24週年結婚紀念日寶石。